当前位置: 首页 > 中医药 > 中医文化 > 小说连载 > 中药演义
编号:10126521
第十五回 止出血野草显能 任副丞多维宏论
http://www.100md.com 2003年2月10日 《中国中医药报》 第1896期
     中华医药,源远流长;华夏民族,肇始炎黄。上古之时,瘟疟横行,神农炎帝,跋山涉水,济世救民,遍尝百草,“一日而遇七十毒”,乃祖国医药的伟大创始者,为后人留下一个个生动而感人的故事传说……

    止出血野草显能 任副丞多维宏论

    每日早朝晨会,多年来炎帝总躬勤不缺。近虽临魁主持,炎帝也常隐处旁听。今日早朝后,炎帝便匆匆来到太医馆。太乙、国老、瑶姬等刚一坐定,管事人便把昨日背仙鹤草者请来,炎帝虔诚地请他坐下。

    “昨见先生,风度不俗,所携药材,必有大用。适才听国老称道,言先生多所卓见,拟请先生任太医馆副丞,不知先生高讳何呼,更不知先生能否屈就。”

    “大王高谊,小民焉敢不从。壬酋来时,即命小民务以民病为念,勿计任职高下。小民世居山村,正当阴山南麓,黄河北滨,高峰大青山之下,村名美岱。其地山青水秀,草美物丰。小民贱讳多维,自幼以山石为伴,草木为友。然小民生性喜好格物鉴形,以究自然。故草、石、林、木,皆能所名。曾遇高人,示以古代文献,更知医药之卓功。是以村民病痛,小民也曾广为施为,其得瘥者,亦难计其人。”
, http://www.100md.com
    “目今太医馆立,先生可大展其才,与众位共建伟业,此千秋不世之功绩。”

    “大王所言,正合余心。目今荒旱,燥热炎行,火邪迫血,出血必众;饥渴劳顿,损阳伤阴,阴虚则火旺,灼血妄行;阴盛寒凝,阳遏而瘀成,瘀阻血络,血难归经,亦为出血之因;再者饥劳伤气,气不运血,脾必失统,血流无帅,妄行而出,确以可能。有鉴于此,思得太医馆内,近期该病必多。故沿途行来,广采仙鹤草一药,用以止血,必显殊功,此小民所以奉献该药之初衷也。”

    “先生所言,本品能止血,本王曾尝其味,苦涩而平淡无奇,且其草似所常见,不知其奇于何处?”

    “大王,此草长于野荒山坡,确为多见,且其貌不扬,但于止血,颇具奇验。不分内外,无辨男女,莫管老幼,各种出血,均能收敛,且又能止汗止痢,功效奇特。”

    正在此时,忽从留住病所跑来—名学医少年,慌张报称:“数日前留住一出血病者,现又吐血甚剧,望速往救治。”
, 百拇医药
    众人不及再作讨论,不约而同,齐赴病室。只见病人面色苍白,皮肤出现大量片状紫斑,掺杂以米粒样丘疹。口中血出如涌,其色鲜红,其汁清稀。太乙、国老等安慰切勿惊慌,炎帝、多维分别揉捏病人腕横纹中央穴位,稍时,血势有缓。改由炎帝、国老揉按穴位,多维即去取得仙鹤草二两,水煎为汤,稍凉后服下一碗,嘱之平卧。此时血出已不多,偶尔或出一二口。病人约过顿饭工夫,逐渐平稳,看来仙鹤草之药力已发。约值午时,紫斑及丘疹未见新发,旧有者,范围似见缩小。目睹此象,炎帝已知该药之止血效果确凿,乃高声朗曰:“多维先生之说,实不妄也!太医馆当广储之。”国老等应声称是。日已近午,国老乃留炎帝等共进午餐。到下午未时末,众人再进病房,病人已平安无事,自述服药后,肚腹中渐感舒畅。过去每当出血,胃脘中有扰动感,难以自控,渐觉口中有血腥味,这些感觉现在均已消失。再看皮肤,小疹已见减少。多维嘱之再作频饮,代水而进。多维、国老邀众人再到议事厅歇息。

    来大厅坐定,炎帝仍在默默沉思。这样一点不起眼的小草,竟能有如此威力,可见天地间草木,必然各有其特殊效用,只不过人们尚未认识它们而已。为了进一步了解仙鹤草,炎帝打破了室内沉静的氛围,说道:“多维先生所施草药,功效卓殊,但缘何称为‘仙鹤草’,尚请明告。”, 百拇医药(孟琳升 孟仲岐)